“老龄”电梯安全该如何监管?
“老龄”电梯安全该如何监管?


现在电梯安全监管正转变为以结果为导向,充分运用市场规律推广“保险+物联网+服务”,建立风险分担的社会机制。下一步还将继续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在依法依规符合保险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增强保险的社会保障能力。电梯“养老”保险将日常保养、维修和检验费用以保费形式打包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对电梯维保质量实行监督,对零配件修换做定损和赔付实行市场化管理。在投保达到一定年限后,老旧电梯需要大修或更换时,保险公司将按比例承担部分费用,从而摊薄电梯“养老”成本。作为风险的最终承受者,保险公司与业主的利益高度一致,电梯参保后,保险功能从事后理赔服务转为事前风险预防和事中风险控制,主动依托专业技术团队对电梯运行风险实施管控,同时倒逼维保单位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优者生存’的市场环境。监管部门从原先包揽式的管理中“退半步”,引入保险机制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推动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共建共治,有效解决电梯“小病即修”和大修改造的资金问题。风险分担保险机制目前西安市电梯“养老”保险已落地,由政府授权的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及物联技术服务提供商西安天天向上科技,结合相应的服务优势,落实电梯使用管理的安全主体责任,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监管。将采取“不同费率,多方参与”的模式,根据电梯层数、梯龄、电梯使用领域、环境等电梯安全风险因素,电梯成本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实行不同费率的差异化保险。目前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采用不同服务模式,分别针对解决电梯自身财产损失及电梯日常大修;第三者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老旧电梯置换;通过“保险+物联网+服务”的全新模式,根据保险索赔数据和管理方实际需求向客户提供完整的电梯配套服务。
经保险公司对投保电梯“体检”和测算,8年价值20万电梯,每部电梯投入6300元年度保费,这笔费用虽高于此前的日常维护支出,但从长远看,物业及业主都觉得这笔账很划算,因为这笔费用将省去了将来老旧大修及整梯置换;保险公司介入电梯安全管理后,运用物联技术手段全方位监管电梯日常运行、维保工作、零部件更换等,在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同时破解资金难题,提高维修效率。